会议产业网——《会议》杂志官方网站
   搜索文章
第十一届中国会议产业大会(CMIC2018)
产业动态
首页 > 产业动态

成都发布会展业发展“ 十二五 ”规划

2012年06月21日    来源:    围观:15948次       

四、发展重点
(一)依托城市特色和产业优势,培育会展品牌。在做大做强现有会展项目的基础上,开发培育新的会展项目,形成一批能够展现城市形象、具有成都特色、带动城市发展的会展品牌。
    1. 积极举办高端会议,打造国际国内重要会议目的地城市。
(1)发挥科技优势,积极引进科技类会议。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规划署、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中国科协等全球会议组织以及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协会、学术机构、非政府机构的联系和合作,加强与外交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部委的合作,结合成都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汽车、节能环保等领域的产业基础,积极申办和举办如世界生物材料大会、全球气候友好技术大会、世界核工程大会等科技领域的高端会议。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同申办知名国际学术会议。聘请国际学术带头人、国际会议知名人士为成都会展大使或顾问,借力借智定向招展引会。
引进国内大型科技类社团会议。充分利用国内科技类社团会议流动性的特点,吸引有价值的国内大型科技类社团会议到成都举办。加强成都市会展主管部门与省、市两级科学技术协会的合作,做好会议的落地服务工作。
    (2)围绕世界生态田园城市建设,创办高端会议。围绕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和战略功能区建设,积极创办金融、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的会议。发挥成都市在电子信息、新能源、物联网等产业领域的优势,进一步扩大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中国(成都)新能源国际峰会、中国(成都)国际物联网峰会、国际化工新材料峰会、全球汽车论坛、中国(成都)国际循环经济产业高峰论坛等会议的影响力。围绕低碳经济发展,创办节能减排、清洁能源、环境治理、环保技术和循环经济等领域的主题论坛。围绕成都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目标定位,培育一批有利于加强经贸合作、促进成都走向世界的高端国际会议,通过论坛提升成都的国际影响力,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开创会展业的对外开放局面。
    (3)依托旅游和航空资源,承办企业年会及会奖旅游。发挥成都作为国内第四大航空枢纽城市的航空资源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与旅游业紧密结合的企业年会和会奖旅游。以信息技术、通信、医药、金融服务、媒体出版以及汽车等行业为重点引进对象,引进公司总结、答谢、主题派对、行业评选等形式为主的企业年会和会奖旅游。
    加强资源整合。聘任知名人士为会议大使,积极宣传成都城市形象,推介成都会展接待服务功能,引进企业年会和会奖旅游,推动会议业、旅游业与相关行业共同发展。整合会展、旅游、文化、商务等多方资源,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密切合作,共同推进会议、文化、旅游的宣传营销,提高成都作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和国际国内重要会议目的地城市的知名度。
    2. 培育和引进专业展览,打造会展品牌集聚区。
(1)扶持和培育自主品牌展览。进一步提升春季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成都国际家具工业展览会等大型自主品牌展览的品牌化、专业化和国际化水平,推进大型展会一展多期、主分会场相结合,以现有展会为母体、扩大规模、细分市场,不断衍生新的专业展会,提高现有大型展会对会展产业的贡献率。
大力培育消费类展览。发挥成都消费力强劲的优势,结合成都消费市场发展趋势,以汽车、家居用品、电子产品、食品、礼品、体育用品、休闲旅游及时尚消费品等为主题,培育规模大、影响力强的消费类展览,力争建设成为我国大型消费类展览的重要集聚区。
积极培育具有市场潜力的展览。加强与国际或全国重要行业协会的合作,培育新能源、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食品工业等行业领域的展览。
(2)引进专业展览来蓉定点举办。加强与国家专业、行业协会及国内大型会展主办单位的合作,力争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全国药品交易会、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教学装备仪器展、中国纺织博览会、中国邮电通讯展览会等大型品牌流动展连续或定点在蓉举办。加强与会展跨国企业的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移植或引入符合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消费型展览在成都定点举办。
    3. 依托文化推动节庆发展,打造中国西部休闲节庆之都。融合成都作为世界美食之都、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品牌,打造在国际国内具有影响力的节庆品牌。到2015年,初步建成中国西部休闲节庆之都。
    立足特色文化,打造国际性节庆品牌。挖掘成都金沙文化、川菜美食文化等独特且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资源,以金沙遗址博物馆、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等为主要载体,重点打造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中国国际美食旅游节等节庆活动。
     整合节庆资源,塑造区域性节庆品牌。按照“一区(县)一节会”思路,积极整合区(市)县主题相近的节庆活动,进行统一策划和包装,做到共享资源、共塑品牌、共同参与,在每个区(市)县重点打造1-2个节庆品牌,在全域成都范围内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助推圈层融合发展作用明显的区域性品牌节庆活动。依托地方特色农业,适应城市居民体验式和探索性旅游的发展需求,推动节庆与乡村旅游结合发展,以观赏田园风光、品尝农家美食、参与农事活动等为主要内容,举办休闲观光、农事参与体验的节庆活动。依托区(市)县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优势,紧扣休闲主题,将中国成都国际桃花节、清明放水节、成都啤酒节等节庆活动打造成知名品牌。
    依托地方民俗文化,在传承中创新节庆主题和内容。结合成都古蜀文化、客家文化、古镇文化、川西民俗文化等地方民俗文化特色,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开拓节庆活动的内容,创新演出、会展、交易、比赛、评奖等活动形式。广泛吸引大企业、大集团冠名赞助、联合举办,多渠道、多形式吸纳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
    (二)延伸会展产业链,创新会展业发展模式。促进会展上下游产业链整体协调发展,推动会展业与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创新会展业发展模式。
     1. 促进会展产业内部协调发展。注重会议与展览的结合,高端会议召开期间引入相关领域的商业化展览活动,专业展览展出期间召开研讨会、专题会议等会议。依托成都良好的电子商务环境,将实物会展与网上会展结合,各大实物会展展出期间辅以网上会展,拓展展出形式。
    2. 促进会展业与配套产业联动发展。优化会展中心、宾馆酒店、旅行社和餐饮、广告、翻译等行业企业的“会展服务联盟”机制,促进配套服务企业为会展主办方、参展商提供优质服务,带动交通运输、通讯、餐饮、住宿、翻译、金融、保险、零售等相关行业发展。
    3. 促进会展业与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加强会展业和文化旅游业的相互促进,以会展带动文化旅游,以文化旅游促进会展。加强会展与旅游的跨部门跨行业协作,分阶段有计划地拓展会展旅游市场尤其是会奖旅游市场。积极开发会后观光旅游,发挥成都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开发具有吸引力的旅游新产品。
    (三)完善政府职能,健全会展业运行机制。完善会展主管部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切实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和自律功能,健全政府推动、市场导向、行业主导、企业运作的会展业运行机制。
    1. 完善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建立健全会展行业法规,规范和维护会展市场秩序,对商业欺诈、假冒伪劣、重复办会办展的现象加大监管力度。优化会展“一站式”政务服务机制,积极引导符合成都发展战略和产业导向的会展活动来成都举办,协调各级政府部门为举办会展活动提供完善的政务服务。会展主管部门大力引入会展企业具体运作会展项目,并积极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2. 强化行业协会自律和协调功能。引导会展行业协会在建立行业标准、开展资质认证、进行行业自律、促进行业交流、协调政府与企业关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强化行业协会的协调能力,及时向企业宣传有关政策法规或向会展主管部门反映企业发展需求。鼓励行业协会制定并逐步推行符合国际惯例的市场主体资格认证,对会展企业和会展项目进行评估和资质认证。支持成都会展行业协会加强行业整合,切实避免无序竞争,维护会员利益,促进会展业健康持续发展。
    (四)培育市场主体,提升会展企业竞争力。加大对会展市场主体的培育力度,并积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发展战略,提升会展企业的国际化和专业化水平。
     1. 壮大本地会展企业。扶持和引导会展企业通过资产重组、上市经营、参股控股、兼并收购等形式,组建综合性大型会展企业集团。引导中小型会展企业找准专长领域,提供策划组织、展馆布置、展位设计制作、广告宣传、设备提供、会展运输等专业化服务,实现分工合作、优势互补。
     2. 积极引进知名会展企业。鼓励国内外知名会展公司、策划公司、广告公司、公关公司、注册登录系统公司等各类专业化机构来蓉,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代理机构和合作机构,引进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积极争取北京中青旅会议展览公司、info salons公司、北京点意空间国际展览展示公司、德国汉诺威(中国)展览公司、英国励展(中国)公司、深圳华博励展公司等国内外龙头会展企业在蓉设立分公司。
     3. 鼓励本地会展企业外向型发展。引导和支持实力较强的大型会展企业,选择合适的国外城市设立办事处,建立招展网络和招展代理。鼓励成都会展企业到会展发达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性会展,学习先进经验。鼓励会展企业参加国际性的会展行业协会或组织,如国际大会与会议协会(ICCA)、国际展览联盟(UFI)等,积极参加行业协会组织的行业培训、信息交流、技术交流等方面的活动,逐步建立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服务体系。

上一篇:南开大学在闽招生58人 “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首招生
下一篇:成都:关于加快会展业发展的意见
《会议》杂志
《会议》总第79期

总第79期

北京亿文思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8100742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