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产业网——《会议》杂志官方网站
   搜索文章
第十一届中国会议产业大会(CMIC2018)
微信文章
首页 > 微信文章

城市定位,会议、展览还是旅游

2015年01月07日    来源:    围观:1585次       

文/王青道

  在提到一个城市的时候,笔者出于职业习惯都会不自觉地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它适合做什么?”实际上,我们都会不自觉地给不同城市不同的定位。
  不管是刻意打造的,还是在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自发形成的,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定位。给城市定位的角度有很多种,尤其是大型城市,很难通过某个简单的定位把它的特点全面概括。
  会议、展览与旅游,是城市三种不同而又相互关联的访客类型。城市本身也好,外来访客也罢,都愿意从这三个方面给城市贴上标签。
  旅游是第一大产业,在全球和中国都一样,因而贴着旅游标签的城市数量最多。几乎所有的城市都能搜罗到一些被称为“吸引物”的东西(无论是老祖宗的家底、老天爷的造化或者干脆就是城市本身),然后发展旅游业。旅游是人们有钱有闲之后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而且没有干到头的迹象。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会在全球第一大产业的位置上续待下去。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让旅游目的地挠头的事情越来越多:游客们都爱扎堆来,淡旺季不均问题日益突出;观光客消费比较少,可要求却越来越高;休闲、度假、会议、展览以及定制游等新问题正考验着旅游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与旅游城市相比,能称得上是“会议城市”的地方要少很多。会议市场比较散,会议的平均规模也不大,加上会议与旅游常常搅在一起,会议及会议产业给举办地带来的综合价值往往被低估。根据美国会议产业理事会(CIC)的统计,美国会议产业总开支约占美国GDP总额的1.8%。我国虽然没有具体统计数据,但粗略估计,这个数值也应该在1.2%以上。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中,经济贡献率超过这个数值的并不是很多。把会议作为产业来发展,将成为越来越多中国城市的选择。
  除了政府会议之外,企业会议及活动、社团会议绝大多数都是流动的,所以才会有会议目的地之说。影响会议流动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工作因素。社团会议选择目的地会考虑该社团的发展布局、会员建设与服务等因素;企业会议及活动目的地选择通常与市场战略有关。二是成本因素。成本因素决定着一个会议能走多远,以及能够在何种消费层次的目的地和场所举行。三是旅游因素。剔除工作和成本原因,会议最愿意流动的方向是旅游目的地。把开会这项必须要完成的工作与旅游这样美好的事情结合起来,恐怕没有多少人会拒绝。不用研究就知道,在一个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的地方开会,一定比窝在一个老式建筑里面讨论问题效果好得多。主办方、参会者、目的地三方都满意,这可能就是会议与旅游融合的最大好处。
  会议的流动性特点让每个城市都有成为受欢迎的“会议城市”的潜在机会,但是真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会议城市”的功能不仅在于留住城市自身的会议,更在于持续地吸引大量的、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外来会议。要真正成为“会议城市”,旅游只是优势之一,这个地方还应该具备良好的交通、场所、酒店、专业服务、政府支持等会议所需要的专业性条件。
  展览与会议、旅游不一样。从性质上来说,展览是贸易活动的组成部分,衡量展览活动成功与否的标尺是交易量;从接待上来看,展览活动引发的瞬时的巨大客流量,对接待城市的城际交通、市内交通、场馆设施、住宿与餐饮等条件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从国内外展览市场发展情况来看,知名的“展览城市”多为大型城市和门户型城市。从展览与举办城市的关系分析来看,展览与城市之间的关系更加稳定:一方面是因为大中型展览活动对举办城市及其场馆设施等有着较高的依赖性,另一方面是因为城市也特别需要与它们结成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从这个角度来说,展览举办地被称作“展览城市”、“展览中心城市”更合适。
  当然,在实践当中,会议、展览和旅游三者相互交叉,有时候很难分清孰轻孰重。美国是会议展览业融合程度很高的国家,基础设施和服务也很完善,大型会议可以带着大型专业展览在全国流动;德国是展览之国,所以就有不少展览之城;中国是会议与展览相对分离的国家,很多城市虽然被称为“会展城市”——会议+展览城市,但其实只是“展览城市”。会议与展览融合是方向,但进展情况不如预期。相比之下,会议与旅游的融合则来得更为现实、更为有效。(本文摘自中国贸易报·会展周刊)
上一篇:朱巧倩:找对方式 紧跟时代潮流
下一篇:公维锋:做好取舍与平衡 占领互联网产业关键之地
《会议》杂志
《会议》总第79期

总第79期

北京亿文思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8100742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