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产业网——《会议》杂志官方网站
   搜索文章
第十一届中国会议产业大会(CMIC2018)
微信文章
首页 > 微信文章

【青道观点】 我们何时该听专家的话

2014年12月23日    来源:    围观:1828次       

    对于年龄大一些的人来说,“专家”这个词一直带有一定的严肃性和神圣感。没想到的是,移动互联时代,“专家”不仅没了神秘感,甚至还成了嘲讽的对象。纳西姆·塔勒布在他的《黑天鹅》一书中这样描述:不要浪费时间与预测者、证券分析师、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争论,除非是拿他们取笑。美国学者丹尼尔·卡尼曼也说,很多时候,专家预测的准确度比不上一只扔飞镖的猴子。

  专家真的一点用都没有了吗?肯定不是。信息时代,知识不再神秘,专家身上的光环褪了色,专家还原成了普通的会犯错误的人。什么是专家呢?就是在某个专业领域有专长的人。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专业人员的需求会大量增加。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专业人员”(professional)已经与我们过去熟知的高高在上的“专家”(expert)有所不同。绝对的权威已不复存在,专业工作者将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力量。也就是说,每个人,只要在某个领域有自己的专长,都有可能成为该领域的“专业人士”。社会是一个大的网络,每个人都是其中很小的一个“点”,你所能发出的光和热,不管它有多么强烈,也都仅限于此。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关联的世界里,紧紧地依靠着,每个人都需要从对方的身体里获得能量。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倾听,听专家的话,听别人的话,听一切对我们有益的话,并把它当作我们生活与工作的一部分。
  专家的话是一定要倾听的。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外行看到的是纷乱的表象,而内行则往往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
  我们何时该听专家的话?专家做出正确判断有没有条件?专家为什么会出错?
  丹尼尔·卡尼曼经过研究发现,专家做出正确判断需要两个条件:一是牢靠且有规律可循的环境;二是长期的训练。有经验的医生做手术的时候,之所以能够对用刀轻重深浅做出准确判断,是在相关环境下长期训练的结果。如果脱离了必要的环境,比如说在野外,在雨天,即便是再有经验的医生也不敢保证自己的手术一定能够成功。丹尼尔·卡尼曼说,别说是变换了条件,即使在牢靠的有规律可循的环境下,专业人员也需要不断挖掘更多有效的线索,以确信自己考虑的足够全面、足够深入。换句话说,专家的判断是需要一定条件的,换了时间、地点、关联环境或者其它什么要素,他们的判断就可能会失效。专家出现问题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专家自身的问题,即没有认识到自己认知的局限性,放大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听者的问题,是听者对专家的局限性了解不够,或者没有对专家的判断提出必要的质疑——即使面对那些最有经验的专家也一样。专家的“光环效应”会不时地迷惑我们的眼睛,让我们在喜欢他们房子的同时也喜欢他们房顶的乌鸦。但凡与人相关的问题,包括社会的、经济的、人文的等等,都是充满变数的,所谓的成功案例、传奇故事,都是一定背景下的产物,即便足够真实,简单的模仿都是有害的。
  除了专家之外,我们在决策的时候可以应用的工具还有很多,比如说数据与大数据、在线用户调查、各种测算公式等。任何时候,数据与大数据对于我们决策科学性的价值都比专家的主观判断更有意义。不过,如果数据与大数据想要发挥更大的作用,着实离不开相关专家的参与;国外研究表明,在线用户调查所得到结果的准确率,比专家的推断要高出20个百分点以上;很多时候,一个小小的公式,都有可能比专家的结论更有价值。
  正因为我们知道人类认知的局限性,我们会不断地学习;还是因为我们知道这一点,我们会在学习的时候保持质疑。 
上一篇:携程旅游·杨东:移动互联平台化构建MICE生态圈
下一篇:旅游企业:使忠诚度计划依旧保持效力的三种方式
《会议》杂志
《会议》总第79期

总第79期

北京亿文思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8100742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