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产业网
——《会议》杂志官方网站
搜索文章
首页
产业动态
《会议》杂志
青道文章
《会议》 数据发布
第十一届中国会议产业大会
会链接
微信文章
首页
> 微信文章
会议工作者们,在工作中你是给予者还是索取者?
2014年09月29日
来源:
《会议》杂志
围观:
1079
次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文/Corin Hirsch
译/刘剑
作者兼管理系教授Adam Grant强调,在长期工作范围来看给予者最终将优于索取者。而这一理论对策划
会议
来说尤为重要。
“世界上有两种人......” 当我们的祖辈吟咏这句话时,我们可能觉得平淡无奇。但Adam Grant表示,这个世界上确切的说是三种人:给予者、索取者,以及介于前两者之间的人——我们称作搭线者。Grant表示你究竟属于这三种人中的哪类将会对你的职业生涯产生重大影响。
Grant 2013年的新书《给予及索取:为什么帮助别人会令自己成功》(Give and Take:Why Helping Others Drivers Our Success)引发了数百万读者的共鸣,其中就包括OprahWinfrey及Ashton Kutcher在内的众多名人。在书中Grant颠覆了“聚焦于你自己的职业收获即是上上策”的思维。
《给予及索取》是作者10年苦心研究的成果,也是这位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最年轻的(管理系)正教授人生中的重要一章。从那时开始,他在全美各地举行了数以百计的演讲—很多演讲在会议和大会之中进行。
什么启发了你写这本书?
真正激励我写这本书的是我们的学生,他们会在工作时间来找我并向我咨询职业规划方面的建议。他们可能认为自己需要独自奋斗力争上游。我认为这是事倍功半之举;有很多成功人士功成名就之后进行回馈(反哺),比如Bill Gates。Bill Gates模式告诉我们与其成功在前回馈(反哺)在后,不如先给予次成功。我希望能和身边的学生们及各种行政团体分享这一观点,通常他们会对我的观点半信半疑。我决定如果我不能口头说服他们,也许一本论证详实并论据充足的书可以令其信服。
你自己是否扮演给予者的角色多过索取者?或者是否你认为人们在这两者之间如何切换取决于各自的环境?
每个人都在不同的时刻扮演着给予者、索取者以及搭线者的角色。以我来说,风格的形成取决于你在大多数情况下如何对待大多数人。你可以将其认为是自己的“标配”或者“上天赋予之秉性”。我不喜欢自我判断自己的风格。我可以告诉你的是我有很强的成为给予者的意志以及帮助别人的价值观,这是我写这本书的重要原因—但我的这种价值观是否成就了我的生活,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鉴于此,如果你希望找到我的风格,或者另外一个人的风格,你需要询问我或者那个人身边的人。
你如何看待给予与索取在
会展
业现阶段环境中的表现?
最显著的表现展示于社交(networking)之中。我们所有人都有过在参加会议时希望回避某人的经历,这个人有着功利性的目的并希望能从你身上得到什么。我觉得绝大部分人都认为在社交中扮演给予者角色的人要比扮演索取者角色的人有更大的吸引力—试着找到你自己的目标,找到什么对你是重要的,并认清是否他们可以以某种方式帮助你。不幸的是,这种行为还没有被大众接受。
会议组织者在策划会议时如何使用、规划及应用这一“给予者及索取者”理论?
我的第一直觉告诉我成功的会议多是由那些给予者操作的,他们关注的焦点“不是我如何能使会议的价值对我而言最大化,而是我如何创造一个对参会者而言成功的活动。”从选择的立场上看,让给予者主事非常有益。我们看到现实中导致给予者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不愿寻求帮助;他们倾向于在所有交流沟通中都扮演给予的角色,而且他们不希望给对方增加负担。对会议组织者来说,意识到这下面两点非常重要:1.如果他们从不要求别人的帮助,那么结果就是很可能会弄得自己筋疲力尽,而变得无所作用。2.越是熟练于要求别人帮助,越是可以作为更多人的给予者。
会议组织者需要意识到索取和接受两者间的不同。处于给与位置的很多人不愿意提出要求,原因是他们不希望被看起来像个索取者。但索取是一种利用别人、自己获益的行为,而接受则是说,“看,我感谢您的奉献,我将予以偿付或者尽力去帮助别人。”如果没有人愿意寻求或者接受帮助,我们实际上也无法给予。
上一篇:
【青道观点】社交网络与会议的社交功能
下一篇:
您的酒店房间是环保的吗?
《会议》杂志
总第79期
会议活动
+
第十届中国会议产业大会(CMIC2017)
+
2017中国(杭州)会议与奖励旅游产业交易
+
2017中国会议产业大会(云南)夏季峰会
客户服务
+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投稿:news@meetingschina.com
电话:010-62550268
联系:huiyi100@163.com
北京亿文思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8100742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