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产业网——《会议》杂志官方网站
   搜索文章
第十一届中国会议产业大会(CMIC2018)
产业动态
首页 > 产业动态

第六届海峡文博会实现五大跨越 市场化运营成未来重点

2013年11月14日    来源:    围观:1385次       
    第六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落下帷幕已经10天。但其给我留下的印象反复在脑海中展现,四天三进馆、步步流连,似曾相识而又旧貌新颜。5万平方米的展示大厅人头攒动而又秩序井然,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在这里交汇,两岸同胞在这里同台共舞,这既是文博会的魅力,又是文博会的使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文化的传承永续,才能保证国脉的永续。笔者认为,第六届文博会看点多多、亮点多多,择其要,有五大跨越,两大发展空间。
    (一)展区布局科学合理,专业水平越来越高
    本届文博会,改变了以往展区规划杂乱、同区展品档次参差不齐、企业性质门类混杂、高端演艺、洽谈与产品叫卖交叉布局的现象。按其产业性质,专业特征和功能分别设立为创意设计、工艺美术、非物质遗产、文化产业综合区、数字与新媒体、影视演艺、文创旅游、博物馆等九大版块,为客商采购洽谈、群众参观提供便利,增进了实效。向国际性展览布局迈出了一大步。
    (二)创新两岸交流形态,促进两岸情感融合
    两岸文化一脉传承,分离60余载,差异颇多。通过文化产业的交流,促进两岸人民情感的融合、弥合历史的创伤、开创两岸美好的未来则是文博会的使命之一。第六届文博会做出了新的尝试,取得了新的收获。
    由中国工艺美术学院和台湾工艺之家协会按照共同的评奖规则、共同评审、共同认证的原则组织的“中华工艺美术精品奖”,权威性强,影响力大,为按共同的标准构建两岸工艺精品共同价值体系与合作机制实现了重大的突破。
    亚洲六城创意设计论坛、两岸文创产业发展论坛、文化产业投资论坛名家荟萃、听众云集,为拉近两岸同胞的文化情感交流建立了重要的平台。据会展协会组织的问卷显示,三场论坛的满意度和较满意度分别为95%、100%和96%。笔者认为,两岸文化评选共同标准的确立、共同价值观的融合开创了文博会发展的新纪元。
    (三)专业队伍策划运营、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文博会自2012年起,由市委宣传部交由市文广新局担任组织保障工作,具体执行机构也开始由各单位抽人向成立专业运营公司转移。本届文博会在市文广新局的领导下,前期策划和日常运营、展会期间的管理由厦门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有限公司负责,有效地减轻了政府部门人力、精力和物力的投入,组织工作更加高效。展览面积达5万平方,分会场达15个之多;管理服务水平提高,据会展协会200份问卷调查,展商和客商对文博会的满意度分别为94%和100%;对展馆服务满意度分别为98%和98%。笔者观察,整个展馆井然有序,除中国电信展位噪音太大外,整个展会营造了一个安静、祥和的洽谈、交易良好氛围。
    (四)参展企业商品档次提高,交易实效进一步增强
    走进本届文博会展馆参观,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大企业多了,参展商品档次高了,制作工艺更加精湛了。两岸六大电信运营商同馆亮相,中影股份、太极音响、中国对外文化集团、中国工艺集团、中央电视台、保利集团、台北故宫、法兰瓷、万达集团、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等大企业,厦大、福大、集大、厦门理工、华大、树德科技、实践大学、东方设计、台湾艺术大学等高校联袂参展,提升了文博会的档次。数万件文化艺术展品,精品荟萃,让人目不暇接。据调查,客商对展品的满意率和基本满意超过80%,引得众多采购商当场解囊下单。
    (五)节俭办会崇尚新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据观察,本届文博会虽然是两岸间的文化交流的盛事和大事,但组委会依然按照中央的新政办展。简化开幕式、取消大型晚会,不搞排场,不讲阔气,用实际行动落实中央新政,弘扬中华民族崇尚节俭的美德,给展商和客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六届文博会的进步是巨大的,但问题和不足也是明显的。一是市场化水平低,展位费和会务费、接待费基本是财政投入,市场化收入少。二是大陆地区各省市参展面虽较去年增加了5家,但依然偏低,覆盖面不广泛。笔者认为,如何使文博会由全部由政府投资向市场筹资过度,是今后文博会应重点考虑的问题,也是文博会生命力所在。同时,两岸联手共同拓展国际市场,应该是文博会考虑和拓展的方向。一个成功展会的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是最终的衡量标准。(厦门会议展览业协会会长  郑智
上一篇:中国首届铁板烧高峰论坛——铁板“烧”天下,引领中国餐饮多元化
下一篇:2013中国-东盟会展事务研修班在南宁开班
《会议》杂志
《会议》总第79期

总第79期

北京亿文思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8100742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