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file/20130910163752_6140.jpg)
资料
奥地利蓝天组是“解构主义”的代表之一,曾先后设计德国宝马中心、韩国釜山艺术馆,这一流派的主要风格是打破原来建筑设计的原则。在国际会议中心的设计理念上,沃尔夫冈团队追求的形式语言不是具象的,而是充满联想的,建筑由漂浮的空间和轻柔的表皮组成,将理性的结构、现代会议中心、传统亚洲建筑学浮动空间以及由大海力量产生的柔软表面集合起来,混合了功能主义和丰富空间的综合效果。
外部造型灵感来自海浪
国际会议中心的“外墙”是由10万块国外进口航天铝板组合而成,铝板形状各异,呈现出流动式的海浪动感造型。据相关人士介绍,在这10万块铝板中几乎找不到完全一模一样的,每一块铝板都有自己的形态,最大的近5平方米,最小的才0.2平方米。
部分外层铝板是“镂空”的,白天时,阳光可以通过孔隙射入中心,使得室内仍能感受到自然光,到了夜晚,又可以上演迷人的灯光秀。
F304日内瓦会议厅
在主会场四周分布着6个各具特色的小会议厅(F302-F307)。日内瓦会议厅是其中最小,也是最具特色的会议厅之一,只可容纳几十人。日内瓦会议厅是按照达沃斯总部的要求设计的,走进会议厅时,立即令人产生置身于海底世界的感觉。
F308多功能大厅
是达沃斯主会场,与大剧院相连,与其共享一个舞台。达沃斯论坛举办期间,主要政府首脑的演讲,都将在这里举行。大厅面积2300平方米,整个会场可容纳2500人。
功能每个区域独具特色
国际会议中心第三层的主要功能空间建在竖向结构托起的巨大钢平台上,面积接近4个足球场。
中心大剧院位于整个建筑的中心,通过空中廊桥联系各个使用功能空间。大剧院可同时容纳1900名观众,剧院内清一色的红色坐椅,背景是浅黄色,给人以柔美祥和之感。内墙面上共有4000多个石膏声音扩散体,天花板上的浮云吊顶也具有扩音作用。不仅如此,观众席后方安装的吸引幕帘,在演出时可以调整混响时间,更适合交响乐演出。
达沃斯主会场(多功能大厅)与大剧院相连,与其共享一个舞台。达沃斯论坛举办期间,主要政府首脑的演讲,都将在这里举行。大厅面积2300平方米,整个会场可容纳2500人,并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分割成不同空间。
场地前方有两个大屏幕,据工作人员介绍,两块屏幕与传统的LED显示屏不同,而是选用背投式显影,也是目前一项国内领先的显像技术。会场上方采用了蜂窝状的吸音铝板,具有极强的隔音效果,而同时,在铝板上又安装了数十块浮云状的白色反射板。“这种反射板可以收拢声音,将声音反射到主会场的各个角落。”会议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说,主会场设计的每个细节都考虑得极为周密,既能隔音,同时又具备扩音效果。
在主会场四周分布着6个各具特色的小会议厅,其中最小的会议厅只可容纳几十人,最大的阶梯式会议厅则可容纳900人。在主会场西侧的日内瓦会议厅是其中最小,也是最具特色的会议厅之一。“日内瓦会议厅是按照达沃斯总部的要求设计的。”国际会议中心的工作人员带领记者走进会议厅时,立即令人产生置身于海底世界的感觉。
会议厅以深蓝色背景为主,门口是一段迂回蜿蜒的回廊,在蓝色的背景墙壁上以手绘的形式将人类的科技发展史,从汽车、飞机,直至航天器和卫星一一展现在眼前。会议厅中心呈半圆形,蓝色荧光和透明桌椅将人们带入了奇幻世界,在荧光的映衬下,背景墙的画面呈现出奇妙的3D效果,仿佛透过眼睛,直接在头脑里成像。
在日内瓦厅旁边是可容纳900人的阶梯会议厅,面积达到939平方米。这里充分体现了本届达沃斯会议的节俭理念,每个坐椅前均有一块折叠木板,翻开便是一张工作桌。
紧靠阶梯会议厅的卢加诺会议厅是又一特色会议厅,会议厅是纯圆形空间。“在国内同类型会议中心,尚无这种纯圆形设计。 ”国际会议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说。
环保绿色历年贯穿中心
国际会议中心是集绿色、环保、智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整个会议中心包含着诸多最新的科技理念。比如,大剧院正上方的位置安装有2000平方米的太阳能电伏板,可以满足整个行政区域和地下室的用电。楼宇的挡板会自动翻起,建筑物内大量的自然通风将减少机械通风装置的加热和冷却作用。
同时三楼公共区域冬季使用地热供暖,夏季采用海水循环制冷,所有的空调设施均不使用氟利昂,海水源空调泵房是整栋建筑绿色的“芯”,配合太阳能电池的使用,可使整栋建筑节能10%左右。楼梯内的空气井喷设备将确保稳定的气流分布。由于热空气上升,人所散发的热量会上升到天花板,通过吸气通风而散热。这些设计在建筑行业内都是最领先的技术,充分体现了大连绿色环保的城市理念。
大连国际会议中心顶部装有大量反光板,这些金黄色的反光板可以随着光线照射的角度自动调节反射,即使在自然光无法照射的建筑北部,如“地球村”所在的区域,也能实现自然光照明,同时外墙蜂窝状的铝板同样具有透光效果,在国际会议中心的每个公共区域均可以感受到阳光的暖意,既满足了照明要求,又降低了能耗。
大剧院的建筑声学设计由德国的BBM公司完成,电子声学的设计则由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声学设计研究所担纲。扩声工程的施工由总部在大连的音响行业著名企业大连艺声电子工程有限公司完成。大剧场为国内第一个电子可变混响系统的剧场,该系统可以在建筑声学结构不变的前提下,改变建筑的混响时间,从而可以营造出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厅或大剧院的音响效果。
国际会议中心的会议室具备同声传译设施,最多能实现六种语言的同传。会议室的墙壁具有吸音功能,即使隔壁房间在开演唱会,所在的房间也听不到。整个建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会场内的安全,会场外的人在任何角度都看不到场内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