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产业网——《会议》杂志官方网站
   搜索文章
第十一届中国会议产业大会(CMIC2018)
产业动态
首页 > 产业动态

许锋:大学和科研机构是吸引国际会议的重要推手

2012年06月30日    来源:中国经济网    围观:2335次       

    

 

    由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成都市博览局、成都市旅游局主办的中国会议产业大会2012夏季峰会在成都举行。图为国家会议中心副总经理许锋在开幕式上发言 (中国经济网 姚宇/摄)

    中 国经济网成都6月30日讯 国家会议中心副总经理许锋在“中国会议产业大会2012夏季峰会”开幕式发言中表示,很多大学和科研机构帮助一个目的地赢得了非常多的会议,像刚才说的世 界生物材料大会,就是四川大学和其它机构联合主办的,这也是给了我们一个信息,就是本地的除了企业、协会之外,我们的大学、科研机构等等也可能会成为吸引 国际会议来举办的重要推手。

    以下为嘉宾发言的文字实录:

    各 位领导、各位嘉宾,最后一个发言,压力很大,因为前面专家学者都讲得非常棒,我想靠什么来吸引大家呢,我的题目是从1.0到3.0。这是我想了半天的题 目,因为这个题目是中国会议城市发展策略,这是一个宏大的题目,我作为一个从业者应该说没有这个能力来阐述这个。我做会展业有20年的时间,我也亲眼目睹 了中国的会展产业从默默无闻到现在逐渐地壮大的国家,我想想这几年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我把他分为三个过程,第一个我叫1.0,什么情况呢?更多地是各地政府 处于战术性的考虑,主要是政府单一的单向的活动,主要是三个方式,补贴、奖励加上一个简单的广告,广告一般来说还很严肃,那么这样的行动呢,应该说动作比 较简单,没有什么变化,短时间之内,有可能提高当地会议数量和规模,但是他的缺陷是效率很低,不能做到公正公平,就有一点象独自垂钓,一个政府部门能够同 时看多少鱼竿?两个?三个?而且有的鱼竿能钓上鱼吗?所以这是1.0。

    2.0应该是一年以前,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成都市是第一个 把会展办更名为博览局,所以这也是一个出于战略性的考虑,是政府主动联合一些主要的参与者,比如说酒店、PMC、餐厅、航空公司一起来提升当地的竞争力和 优势,目标是打造会议目的地,手段就是设立会议机构,比如说博览局、会展办等等,辅助手段还是补贴、奖励加广告,我们看到国内有几个案例。比如北京我们有 一个会展的推广机构,上海有会议大使,包括这个月海口成立会展局等等,这都是属于这样的一个一起捞鱼,一起捕鱼,是一个小小的舰队,但是收获不是特别好。 这就是2.0的现状。

    但是现在竞争愈发激烈,实际上我们要面对的是国际国内多重竞争,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看会议和展览到底一个城 市应该怎么去应对,这里请出两位嘉宾,我想请大家看一下这两位有什么不同,一男一女对吗,这个很显然,我也知道,我想说后面那个男的是我的弟弟,他是做旅 游展的,另一位是专门做公关活动的,他们两个不同是这样的,一个是做展览不喜欢离开北京。另一位是流动的,我们做会议的很少是固定的,都是流动的。我们中 国的会议很多都是内生性,很多都是来自本国,这很新加坡和迪拜是有本质区别的。我想问一个问题,你怎么把会议吸引到这个地方来,刚才迪拜的Jerad Bachar说,到底客户需要什么,他们为了什么到成都来,比如你的低价、旅游资源还是会议带来的收获,其实我们往往忽视了个问题,为什么这个会不来成 都,而去了新加坡,去了香港,到底什么原因呢?归根到底,一个会议要给主办方、参会者价值,一个是会议本身的质量、会议的信息,他能得到收获,还有一个会 议主办方考虑一个举办地他往往关注的是风险,我们看到很多会议选择新加坡,而不选择中国,是因为新加坡风险更小。

    我们有三个地区 是我们要参与竞争的,比如说欧洲、北美和亚太,那我们是向左看呢,还是向右看呢?我们这儿有一个案例,是美国的,美国面积很大,人口也很多,而且他的会议 和我们中国很相似是内生性,1896年世界上第一个CUB是底特律,另外2012年洛杉矶合并了会议旅游局,包括美国也是这样,NYC他就是会议和旅游合 并的机构,但是他是一个私人的机构,政府请他来帮助做推广,这个我就归纳为3.0跨界融合,今天成都这个峰会就是走出了非常好的一步,我们出了旅游局还有 成都市博览局,这是第一次成都旅游局和博览局共同来落办这个会,这个实际上就是一个融合,创新有三种,技术、商业模式和政策创新,政府要做的是和企业、包 括社会组织,比如说协会、研究会、个人共同合理建设这个目的地,给客户的价值同时,还要给我们服务商价值,他们也要受益。目的和长远意义是注重可持续发 展,手段也是老套路,就是专业人才、专业技巧加整合营销,我们看我们这张图片,我们刚刚承办的SAP的中国商业同业会,同样这个微软技术教育大会,还有英 特尔IDF论坛,他们这些公司的年会有什么特点呢,不单单是他自己的公司的员工,或者是供应商来开会,他把整个生态链上跟他有关系的,甚至关系不大的以后 会跟他发生关系的所有的人都加入进来,建立一个非常强大的社区,是因为这个会议有展览,有多种多样的会议,还有发布会,他甚至可能会吸引到竞争对手前来参 会,这给我们一个非常好的启示,就是我们做会议目的地也是要注重生态链的发展。

    我们除了酒店和会议中心这两个举办地之外,第三大 举办地就是大学,这个有点出乎我们的意料,但恰恰是很多大学科研机构帮助一个目的地赢得了非常多的会议,像刚才说的世界生物材料大会,就是四川大学和其它 机构联合主办的,这也是给了我们一个信息,就是本地的除了企业、协会之外,我们的大学、科研机构等等也可能会成为吸引国际会议来举办的重要推手。

    第 二个要立足本地还是要深挖本地资源,因为中国和其它国家的不同是我们有政策的限制,比如我们签证、汇率、会议审批等等,这些因素实际上是阻碍了一些国际会 议到中国来举办,但是我们的重要目标市场,应该可能是放在国内,因为很多国际会议主办方,像我们看到SAP、英特尔、微软他的主办公司就是中国在主办,所 以本地市场可能是我们的优先对象。我就想知道我们是不是真正的懂得了国际会议的需求呢?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我们觉得可能我们非常了解国际主办方他们背后 的参会者的需求,但可能更多的是需要我们请专业人士、专业人才来帮你做推广方案,帮你做具体实施,比如说来自澳大利亚的Gary Grimmer,据我所知他就帮中国某一个城市做了一个质量非常高的推广建议书,这个实际上在国外很流行,自身能力有限,你的专业、经验技巧不如别人,这 个时候下聘请专业人士来做效果会更好一点。我来自江苏苏州,旁边有一个村子当时我小的时候,我离开这个苏州到北京上学,他们的名字叫渔民,他们的工作不是 打鱼,而是养鱼,我们要的也是合力养鱼,最后就是这样一起来捞鱼,分鱼,这个可能是我们下一步可以考虑的一个方向。谢谢!

    主持人 提问:谢谢,我有一个问题要问一下许总,国家会议中心代表性很强,但是他还是一个会议的承办机构,还是一个接待会议的地方,那么我们今天参会的有很多的会 议中心,地方的会议酒店,规模可能没有那么大,但它都是中国会议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的问题是在这个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的过程当中,会议中心、会议 酒店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你有什么建议给大家提供。

    会议中心一般是吸引大型会议,像一些小型的,比如说公司等等都愿意选择酒 店,所以中心和酒店看似是竞争的,但是他们的目标市场是有所区别的大型会议或者是同时又展览的活动往往会选择会议中心,酒店也有受益于这样的活动,因为有 大量的人进来之后就需要住房,大量的会议中心在市场上扮演的角色在CVB在某种程度上是重合的,我们在2011年期间收到很多外国媒体的采访请求,他们把 我们当成本地的CVB,这就是说一个会议中心可能设施不是最新,场地不是最大,但是我们有一个想法,我们和其它的从业者,比如旅游局、会展局、航空公司一 起来做,以最高的姿态向外面宣布我们是最好的,能把会议承办好,给对方信心,这种情况就是帮助旅游局和会展局来做工作。

(责任编辑:耿敏)

上一篇:“成都会议产业战略顾问"受聘仪式
下一篇:陈琳:成都将打造国际国内重要的会议目的地城市
《会议》杂志
《会议》总第79期

总第79期

北京亿文思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8100742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