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三四月份是会展旺季,大批国际专业性大展都在此时相继推出。目前北京拥有大型的综合性展馆,最知名的是国家会议中心、国际展览中心和北京展览馆,这些大型会展中心为这些区域带来了大批客源,为其酒店等领域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正在发展大旅游的北京,利用好会展中心的优越条件,撬动北京旅游经济才是关键。
旅游企业瞄准展会旺季商机
当记者查询今年北京展会信息时,看到各大会展中心4月份的展会日程几乎排满。其中,国家会议中心、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的展会已安排至今年11月份,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北京展览馆的展会也已安排至今年八九月份。记者留意到,这些展会涉及能源、医药等行业。业内人士表示,不同于会议,展览的举办周期较长,包括参展招商等阶段,因此许多展会提前半年甚至更长时间筹划,这也为大型会展周边的旅游企业带来了巨大商机。
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内的国家会议中心是目前亚洲最大的会议中心,其会议、展览面积27万平方米,展览区的面积达到4万平方米。业内人士称,目前诸多国内顶尖的会议及展览多会选择国家会议中心一类的新建大型场馆。记者在国家会议中心看到,工作人员正在为一个新展览搭建舞台,其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自春节后,关于场馆的咨询量一直很大。国家会议中心总经理刘海莹曾告诉记者,目前很多行业的展会都是会议和大型展览同时举办,北京的大多数会议中心缺乏同时举办大型会议和展览的空间,而国家会议中心的大体量建筑可以满足这种需要。业内人士表示,正是由于聚集大型展会的能力,国家会议中心全年为亚奥地区带来了大量的参展及商务客源。
正是由于这种客源的聚集性,包括洲际在内的许多酒店集团围绕着国家会议中心布局。位于奥林匹克公园以北的北京中奥马哥孛罗大酒店的会议设施面积有限,更不能承接展览,但通过国家议会中心聚集客源能力,也为该酒店带来很大的商机。
展览业有助改善旅游客源结构
正如国家会议中心周边的酒店一样,北京其他会展中心周边的旅游企业也在把握着时机。位于北京西部的北京展览馆历史悠久,建于1954年,是北京第一座综合性展览馆。虽然面积和设施方面稍逊于其他新建场馆,但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较高的知名度,至今仍在举办各种展览。虽然北京展览馆知名度高,聚集了大量商务客源,但其接待空间有限,由此为周边的大型酒店,如西苑饭店等酒店提供了更大的商机。
除了在住宿方面的受益,部分酒店还直接与会展中心合办活动。蓝海方略会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诚告诉记者,大型展览会的举办离不开酒店。他们今年将承接的一场大型展会设在北京展览馆,但是会议部分的分论坛设在北京展览馆附近的新世纪日航饭店。业内人士认为,单纯依靠客房效益的星级酒店越来越少,借助会展活动增加客房等一系列收入才是关键。进入4月份后部分星级酒店房价和入住率有所回升,会议、会展的带动作用不可小视。
当然,受益于大型展会的不只是酒店,还有旅游业中的其他因素。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会展研究中心主任刘大可曾指出,会展业,特别是展览业的发展,为旅游业提供了巨大的客户群体,有效带动旅游业各领域发展。此外,由于展览旅游者的高端性、对价格不敏感,为旅游业带来了更大利润空间,对改善旅游业的客源结构,促进旅游产品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关数据显示,展览游客的旅游花费以交通、住宿、餐饮为主,以上三项的消费比例一般会达到80%。
北京展览业提升空间巨大
目前北京已意识到会展对旅游的重要性。根据北京“十二五”会展发展规划,北京力争实现会展业高于GDP增长的倍增速度发展,2015年全市会展业收入达到300亿元以上。
不过,近年北京会议、会奖旅游迅猛发展的同时,展览业发展相对滞后。有关数据显示,2010年会议收入、展览收入和奖励旅游收入分别增长34.1%、27.7%和46.3%。
关于北京展览业,有普遍说法是北京的硬件设施已经达到国际水准,特别是国家会议中心等新场馆的出现,实际上,北京的硬件条件远未达到需求。根据2011年会展经济蓝皮书《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11)》,在北京、上海、广州和其他一些会展发达的城市,会展场馆供不应求。例如,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的平均利用率高达68%,略高于香港展览场馆60%的平均利用率,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35%的平均利用率。刘大可指出,北京要在会展,特别是展览行业领先于上海、广州,首先要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
据了解,目前北京的展览场馆偏少偏小,设施陈旧。几个大的会展中心均位于繁华市区,周围的配套接待功能很不完善。以国家会议中心为例,虽然周边酒店设施众多,但缺少高端餐饮、购物品牌。业内人士指出,不少场馆综合性差,功能单一,分散式的社会化服务加大了会展组织工作的难度,也给参会参展者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北京东部城区一些大型展会的举办甚至会为城市交通造成巨大压力,因此,北京需要解决交通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
虽然不少酒店开始承接大型展会的会议环节,但实际上并不具备接待大型会展和专业化会议的能力,致使大量的会展市场客源得不到充分的发掘和利用。
此外,全国范围内承接的展会质量方面有待提升。蓝皮书强调,从展览收入、展览发挥的带动效应看,我国与展览强国还有相当差距。我国的展览项目绝大多数是中小项目,国际化程度不高,品牌项目仍然较少。根据近五年的统计数据,以上海为例,境外参展商平均比慕尼黑和法兰克福少一半左右,境外观众减少近八成,这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差距。业内人士曾指出,北京举办的展会数量虽然很多,但除了几个知名的品牌展会,其他多数都是低收入展会,展位费打折严重。如果要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展览业对旅游业的带动作用,势必要提升展会的综合品质,提高展览旅游者的消费能力。(师兴/文 企业/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