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产业网
——《会议》杂志官方网站
搜索文章
首页
产业动态
《会议》杂志
青道文章
《会议》 数据发布
第十一届中国会议产业大会
会链接
产业动态
首页
> 产业动态
成都:以"大会展"思维 促进产业升级、经济转型
2011年12月26日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围观:
1475
次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成都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改革开放以来因厚重的历史文化,魅力的山水生态景观而声誉鹊起,影响世界。近年来,成都市在
会展
活市,会展兴市的战略引领下,以大会展的思维,大手笔的思路,大力推动会展业发展,走出了以会展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特色化之路,成为我国二线城市中会展业发展最快,最具有创新性、先进性、科学性的会展城市。国内外会展专家认为,成都大力发展会展业,发挥其对城市的综合带动效应,以会展活动促进产业、环境和民生的提升,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成都的会展业的创新发展经验对于会展城市发展的转型、创新有引领示范作用,它会像成都首创的“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的先进经验一样有推广和普及效用。”
会展业规模不断扩大,实现跨越式发展。近年来,成都市会展业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会展业综合指标不断刷新。2009年,成都市共举办各类会展节庆文化活动320个,展览总面积170万平方米。展览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和5万平方米的展会分别有30多个和8个,国际
会议
数量达20多。2010年,成都会展产业保持快速增长,共举办各类会展节庆文化活动382个,展览总面积190万平方米。会议总面积345万平方米。直接收入达32.39亿元,签订经贸类合同金额2880.74亿,引进投资合同8854.23亿。2011年上半年,举办各类会展节庆文化活动213个,展览总面积111.15万平方米,会议面积170.万平方米,共有9978.86万人次参与,会展业直接收入18.4亿元。
会展业立足服务于城市,服务于产业。会展产业推动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大发展,提升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成都市通过举办不同层次、不同产业的会展文化活动,大力地带动了成都市服务业的大发展。同时,各种不同的会展文化活动在推动城市产业上的技术交流、战略合作、内外投资都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提升产业,服务产业的思路和方法,极大地推动了成都产业经济的升级、转型。会展业不仅是生产者,同时又是消费者,“城市的面包”和“引擎”作用明显。
会展业拉动作用明显,产业带动力提升。会展业的1:9带动系数,在成都的会展业发展中尤为突出。
酒店
、餐饮、交通、旅游、广告、商贸业带动明显。在5.12汶川地震和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下,成都市积极以发展会展业为突破口,形成了城市会展业发展的“震后效应”。会展业大发展、大繁荣,其产业链条的纵深延续,广度扩张,成为拉动消费的城市引擎。来自成都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外地来蓉人数超过1062万人次,拉动消费215.2亿。2010年,来蓉参会参节人数8100万人次。其中外地人数1320万人次,拉动消费272.8亿,预计2011年全年,参会参展人次9688.5万人次,其中外地人约1595.2万人次,拉动消费约335.7亿元。
会展业的媒介性特征,提升了城市对外传播和影响。正因为成都基本上一日必有一展(会)的布局,大量会展活动成为传播城市文化、历史、形象的最佳载体和途径。大量国内外媒体的不断报道,一轮又一轮会展活动的全球、全国性推广、一茬又一茬络绎不绝的与会者的口耳相传,极大地提升了成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种传播也有力地对于促进城市软实力发展,扩大对外开放,促进招商引资,成为营销城市的好方法、好途径。成都这几年在国内外荣获了众多荣誉。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中国内陆投资环境标杆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爱心城市、中国会展名城、世界美食之都等称号,并分别被《福布斯》、《财富》评为全球未来十年发展最快城市、全球最佳新兴商务城市。会展业的兴起,成为提升民生幸福指数的抓手。会展业的兴起,使更多的会展活动被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特别是一些节庆文化活动,体现了惠民、乐民、富民的宗旨。如中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中国国际美食旅游节、都江堰放水节、蒲江樱桃节等等,丰富了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会展业的发展,也成为带动就业的重要途径。总之,大量会展活动使百姓开了眼界、陶冶了情操、提升了文明度和审美意识,当然也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整合和变革是会展的手段,文化创意、创新是会展活动的灵魂。成都以变革和整合的手段,在资源中改变边界,在整合中体现创新。充分挖掘会展资源、提升会展资源,形成了成都会展业发展新视线、新思路和新发展。
深化体制变革,提升、整合会展业专项体制。中国会展城市的近三十年发展,虽然众多会展城市冠之于“市会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但该管理办公室往往属于一个下属机构的下属单位。会展业作为关于城市的公共活动,其综合协调、管理、统筹性涉及市各级机构、各企业、各团体,这样就难于管理,更不能协调、统筹。成都市在发展过程中深感体制变革的重要性,从2003年设立会展办,到设立全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分管副市长担任主任,再到全国第一个副省级城市设立独立的博览局,这是成都会展业发展中领导体制的改革、创新。及时设立独立的会展管理机构,形成了适应发展业发展的政府管理体制。正因为会展业的公共性、社会性和政府主导性,市政府各级领导齐抓共管,各部门协同一致,有力地推动了城市会展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也真正成为了中国名副其实的会展之都。
深化机制改革,激活推进会展业发展。一个城市会展业的发展除了管理体制的配套到位,在进行中必须有一系列深入推动城市会展业发展的机制、政策,而且这种机制和政策是以一以贯之,不是朝令夕改的。成都市近几年会展业机制的改革,其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执行之有效是其他城市望尘莫及的。成都先后出台了《成都市推动会展业发展的政策》《成都会展业发展管理办法》《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会展业发展的意见》,成都市会展业发展产业发展的“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等等。正因为这种灵活的、创新的激励会展业发展的体制政策的到位,有力地推动成都会展业发展,保持了内生的核心竞争力,持久的生命力。春季全国糖酒会、全球汽车论坛落户成都,体博会、电子展、医药展纷纷孔雀东南飞,这与成都市会展业的机制、政策的出台、到位及强有力执行是分不开的。据悉,成都市2010年的会展专项资金达到6000万,在全国各城市对会展业的支持力度中都实属罕见。
实施创新大发展,实现重大活动的“大影响、大实效”。成都市在近几年会展业发展中,起点高、立意也高。成都率先在全国创新会展发展新内涵、新观念、提出“大会展”的发展思路,即在“会议、展览、节庆”三方面齐头并进、互动发展。会议业的发展契合了成都——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的特质,展览契合了中国西部大开发中产业、产品、经济技术、信息的展示和交流。节庆活动则契合了成都丰富的美食、旅游资源和社会性、群众性的和谐、愉悦的城市氛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成都大会展在推动城乡一体,统筹发展中发挥了节点支撑、纽带桥梁作用,这种显性和隐性作用持续、恒久地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成都市博览局局长陈琳坦言,近几年成都会展业的发展,不是为了会展而发展会展,它是紧扣“服务企业、服务产业、服务城市”这个主题,充分发挥会展业在一产与二产、三产之间特殊整合性、带动性,立足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定点打造与成都13个产业功能区结合紧密的展会,以展会活动促专业招商引资,以展会营销宣传城市形象,抓共赢发展、实现重大活动大影响,大实效。近年来成都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化学化工新能源.航空航天和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与会展业的隐形效益分不开。
会展活动本身上是文化创意。会展活动的文化特质和内涵成为成都会展业发展的源动力和灵魂,成都会展业的大发展是会展主题创意、产业创意的集中体现和演绎。成都的生态环境、经济活力、文化底蕴、价值取向,通过会展活动得以传达和表诉。成都是每天几乎都有展会的城市,日日更新让人目不暇接。它也集中表达了城市各种文化的聚合和演绎,熊猫文化、美食文化、历史文化、山水生态文化。在会展活动主线的串接中一一鲜活、亮丽,并在会展创意与嫁接中铭记、留存。一个被会展感动的文化,感受着“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营销主题。当人们的足迹在这个城市之外,依然回味,依然想起,哪怕是见到一张海报,一个机场广告,甚至一个来自蜀地的川话。如果说大连市我国第一个把会展城市作为城市营销的城市品牌,那么成都就是中国一个真正的“会展文化之都”。因为我们明了:会展的本质是文化,会展的创意是文化,会展的核心价值和竞争力还是文化。
服务是会展业发展的支撑。公共性、社会性的会展活动服务是会展活动成功的基础。不是“万无一失”而是“一失万失”,尤其是在安全性放在首位的大型社会文化活动中。提升服务品质,优化服务环境至关重要,城市大会展、大发展业形成了“大服务”。
“一站式”服务,体现办展软实力。新世纪十年,是中国各城市大兴场馆建设的十年,场馆和酒店设施,机场公路设施体现硬件设施,一个城市比一个城市强。成都会展硬件设施虽然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名列前茅,但也不能独占鳌头。随着会展文化活动的人文化,服务性,环境需求性的要求随时而出,以人文服务为主导的城市会展软环境显得更为重要。成都在会展活动的服务中,首先提出“一站式”和“零阻碍”。所谓会展业的“一站式”服务,即会展组展单位只需向当地政府设立的会展办公室交展会批文必要手续,涉及工商、税务、城管等政府部门的税务登记证、户外广告临时设置许可证等手续均有会展办公室办妥。这可以从成都市大型活动政府协调会,窥见一斑.每次大型活动协调会找问题抓落实。公安、工商、公交、食药局等多个政府部门,为大型会展活动提供服务已经是他们的常态工作。每一个部门会展会所提供的服务内容都有明确分工,已经进行过多次演练和实践。应该说,成都会展政策环境和对行政资源的有效集中和分配,已经达到了相当成熟的水平。宣传、交管、公安、博览、卫生、城管、食药、质检、工商、外办、接待、机关事务管理等近30个政府部门“一盘棋”地参与会展工作之中,并形成了一套方法有效,组织得力的会展综合服务体系。
深度化服务,提升办展品牌化.成都市在会展业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对于办展政策,政府协调的服务,更是体现在会展活动举办中深度化服务,这种深度化服务是见着于专业的了解,专业的认知,专业的资源,这也是众多会展城市在服务中所不能及的,在项目引进中,把好管理服务类。它们设立专门会展推进处,对于新引进项目主项、调研、审核,对于主办方的议程服务流程,主题、时间、地点、嘉宾、宣传等方面充分了解,充分沟通,在沟通中服务,在服务中沟通,与主办单位一起研究,讨论最终形成方案。当这套方案形成进入举办开始,有专门的会展处对接,动态地沟通举办节点和关键问题。反复沟通反馈,在会展活动现场更是像“保姆”呵护着,监护着,随时解决主办者不能解决的突发问题,成为“救火队”“疑难杂症手术师”。一个会展活动的筹备举办,博览局将综合处、宣传处、展览处、服务处、推进处等每一个部门都纳入系统工程中,不是会展举办中的有关,而是从筹备开始到结束,贯穿始终。周而复始的这种深度服务也练就了成都博览局这支真抓实干的队伍,使一个又一个品牌会展在与成都的合作中,得以深度的呵护和服务。“我们做的不是管理,而是服务”,成都市博览局局长陈琳如是说。
上一篇:
海南:会展经济逐渐成熟带动旅游业持续升温
下一篇:
商务部发布指导意见 明确"十二五"会展发展目标
《会议》杂志
总第79期
会议活动
+
第十届中国会议产业大会(CMIC2017)
+
2017中国(杭州)会议与奖励旅游产业交易
+
2017中国会议产业大会(云南)夏季峰会
客户服务
+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投稿:news@meetingschina.com
电话:010-62550268
联系:huiyi100@163.com
北京亿文思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8100742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