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莹分析说,从政府对会议产业的推进规划方面,可以拿上海市做一个例子,上海这几年会议发展很快,上海在2009年的时候位居全球第28位,到去年已经上升到了第21位,前进了7名。去年上海世博会对提高上海市的知名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很多国际协会在世博会期间把自己的活动安排到了上海,第一是参观世博会,第二也提高参会者的兴趣。而在推进会议产业发展政策上,上海政府从2006年开始,就推出了会议大使的计划,这些会议大使目前已经任命了5批,一共是58位会议大使,来自各条战线上,来自各个行业。这些会议大使在全球各个行业他们兼顾起了去上海争办国际会议的任务。所以前几年上海排名还是在50名以后,但是这几年发展非常快,作为城市来说,会议促销手段是不断的翻新,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除了上海之外,中国的其他会议城市比如说像杭州,像成都,也包括大连和天津,这几年的排名都在不断靠前。原来在中国开的国际会,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广东,现在除了这三个城市之外,其他的城市开会数量越来越多,或者反过来说有一部分羹被其他城市夺走了。
在谈到影响一个城市承接会议数量上的原因上看,刘海莹认为应该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为国际协会会议,能够列入统计范围的是有明确的条件。第一有3个国家以上的参会者,第二要轮流在各国举办。否则就不能列入它的统计范围,这是比较复杂的一个事,因为它跟中国的统计标准不太一样。不过中国整体水平还是比较靠前的,去年中国在全球93个国家和地区当中,中国整体的排名是第8,前年是第9,中国整个整体排名还是比较靠前的。但是目前来说,中国国际会议还算得上是一个强国,因为我们排名第8,在我们前面是日本,它是排名第7,在日本举办国际会议的数量比在中国举办多了23个,这是第7跟第8差23个,但是中国和第9名巴西相比仅仅多了7个,这个差距还是比较小的。所以我们还不能沾沾自喜,而且中国这第8名跟排名第1的美国相比,只相当于在美国召开数量的45%,差了一半还多。不过中国真正意义的发展国际会议,应该是近20年的事,美国芝加哥的会议局到现在已经成立了100多年。这几年中国虽然起步的晚,但是前进的速度非常快。
在谈到城市政府应该在国际会议中发挥什么作用时,刘海莹认为政府在国际会议发展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而这方面,是中国在国际会议发展方面一个最大的短板,从政府层面,缺少全国性的会议促进局。纵观全球,所有国际会议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有一个敬业、专业的促进局,没有一个是例外的。会议局应该说它是一个专门的会展宣传机构,不同于旅游局,它的工作对象是国际协会、国际组织和政府部门,做专门的会展促销。这里面牵扯到会议服务的会展场馆、航空公司、地面接待商等,这几个就好像是伸出去的手指头,都这么张着,各干各的,它形不成综合优势,只有会议局,就好像手掌,它来整合这五个手指的优势,形成一个拳头,才能形成综合优势,才能促进整体会议局的发展,会议局就是起到手掌的作用。
低碳时代需要绿色展馆
当前,会展业也是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环保。会展中心作为会展活动的载体,如何承担“绿色会展”的行业和社会责任?对此,国家会议中心总经理刘海莹表示,会展场馆经营都不但要有“绿色”理念,还应该在细节上真正推进低碳、环保的实践工作。
刘海莹表示,现在全球进入了倡导低碳时代,低碳形成一种潮流,在这种潮流的推动下,世界上知名的公司或者组织,都要采购更加环保的产品和服务。绿色的会议中心会更加得到客户的青睐,国家会议中心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客户。比如因特尔公司,因特尔公司每年都会在美国、中国等7个国家或者地区举办“因特尔开发者论坛”,简称IDF,这是全球非常重要的一个会议。它在选择会址或者场馆的时候,交给了一个第三方,由第三方对被选场馆的绿色设施进行评估,包括雨水利用、设备节能、垃圾分类处理,它都要进行打分,最后国家会议中心以优异的分数得到第一名,这样主办方就把这个会连续两年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应该说这个会既为国家会议中心赢得了绿色场馆的声誉,也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