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产业网——《会议》杂志官方网站
   搜索文章
第十一届中国会议产业大会(CMIC2018)
杂志文章
首页 > 杂志文章

未来的会议中心什么样?

2011年06月10日    来源:《会议》杂志    围观:17549次       

小而精  (作者:刘易斯•梅,Page Southerland Page 建筑设计公司)

    刘易斯•梅是得克萨斯州奥斯汀PageSoutherlandPage 建筑设计公司的副总裁,他的获奖作品包括奥斯汀会议中心和休斯敦“绿色发现”公园里获得LEED 绿色建筑金质奖的各种公园建筑。
    未来的会议中心外表看起来与今天的会议中心并无二样,但是它发挥的效用和功能却不同。
    由于目前经济形势的现状,用于商务差旅费用的预算减少了,因此未来会议中心的审美或形象必须权衡考虑实用性、方便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发展性,要更精干更高效,要使用可持续发展并有益于环保的尖端技术和系统设计。未来的会议中心一定要可以灵活应对一个不变的真理——即万物都在变化。
    从聊天软件Skype 到播客视频再到全功能的视频产品,会议中心必须继续进化、改变以及反映技术和传播媒介领域内日新月异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虚拟世界或现场主持人的需求,才能满足有技术头脑和智慧并且跟着技术快速成长的客户的需求。

唤醒“超级巨人”  (作者:尼克•卡拉莉斯Woods Bagot 建筑设计公司)

    尼克•卡拉莉斯是国际设计公司Woods Bago 的设计总监,作为建筑师,他的设计项目包括墨尔本会议和展示中心,是环保设计的国际典范,还有卡塔尔科技公园。
    在当今城市的环境中,会议中心是一个城市文化功能的重要象征,也是城市通往更广泛的全球观众的纽带和桥梁。传统艺术走廊和博物馆的知名度已经被零售商场和其他更有活力的建筑超越。我们进入了一个创新和信息的新时代,人们真正的关注点不再是油画或艺术作品。
    我们正在见证建筑类型内涵的改变,这给未来会议中心的设计重点带来了新的责任和负担。会议中心不再分为建筑内和建筑外,而是完全根据参会者的要求而随时改变。它们必须具备足够强的可塑性和灵活性,能拼装出不同的功能组合,以确保较好的财务收益并能满足城市市民的娱乐需求。由于会议中心具有规模大和较长时间歇业期的特点,它们必须达到低碳、减排的目标。
    由于会议中心的目的从集体会议地点的基本功能发展到了文化意义上的综合性民用建筑,我们对其功能和身份定位需求的思考也需要发生很大的改变。我们的研究发现,现有的会议中心与它们所在城市或所处的文化氛围联系甚少或者毫不相干。未来会议中心必须能很好地融入城市公共建筑的大家庭中,既要为城市增添光彩,也要体现社区居民的文化特点。
    由于我们已经走出了政府预算赤字的困境,我们最近在做多功能综合体项目和大综合公共设施,也就是会议设施和其他附属建筑如酒店、办公室、商铺等等的大融合。一种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理论——认为只有国家出钱建的建筑才能获得公众的认可,并且公众认为这些建筑是在间接地为城市发展作贡献——这种理念正在发生改变。我们将依靠私营机构在项目中加入人文类的建筑类型,减少风险,实现未来的利润回报。
    我认为,未来的会议中心一定要将使用者的感受分为三种公共模式:都市责任感类型、注重服务质量类型(提供酒店式的服务和功能)、灵活的会议室容纳量类型。这三种模式每一种都要配以对应的装修和象征性的图案,制造分层次的适当的暗喻效果,体现建筑内涵的能量。
    会议中心价值的变化和转移要求“超级巨人”精神的再度归来,因为会议中心的综合性越来越强,成为城市环境和背景之下的一种多用途的建筑综合体。

上一篇:二线会议城市成功案例——为什么这些城市的会议业务能增长?
下一篇:应在会议产业发展中大力推进市场化
《会议》杂志
《会议》总第79期

总第79期

北京亿文思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8100742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