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产业网——《会议》杂志官方网站
   搜索文章
第十一届中国会议产业大会(CMIC2018)
青道文章
首页 > 青道文章

朋友圈——虚拟中的真实

2015年10月22日    来源:《会议》/Mice-Link    作者:王青道    围观:1890次       
年龄大些的人,在批评年轻人沉溺于虚拟世界的同时,却也不自觉地被日益捆绑于其中。看来,我们每个人,从开始时候的一个可怜的小动物,到被驯化成社会的人之后,就被塞进了早已编制好的网络当中,真实加上虚拟,终生难以逃脱。
  我们为什么需要虚拟世界?近5亿人的微信朋友圈,为何具有如此强大而神秘的力量以至于几乎所有人都像着了魔一样,一个劲儿地在现实世界与虚拟空间中来回穿梭?我们真的需要这么一面虚拟的镜子,来将我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全面而无情地折射给世人吗?
  事情总是比我们第一眼看见的更为复杂。乍一想,做不做某件事儿是个人决策的结果,比如是否加入微信朋友圈是纯粹的个人行为。这一点并没有错,可美国社会学家David Popenoe分析说,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会强烈地影响着个人的行为——我们的行为是由社会环境所塑造的。
  由此看来,是否加入微信朋友圈,其实你个人说了并不算。有例为证:前两年,有几个会奖界的朋友表示,不会加入微信,觉得没有什么意义。现在呢?找到例外者已经很难了,最多做个朋友圈里的“潜水者”。
  我们无法抵御社会发展的潮流,很多时候是因为潮流背后有着强大的推动力量。我想,微信之所以成为中国人最大的一片虚拟空间,主要是因为微信能够解决很多现实世界中无法完成、很难完成的任务,而这些任务又对我们至关重要:
  一是交流
  方便而快捷地获取信息是我们长期以来的梦想,而这一梦想则在虚拟空间中得以实现;
  二是分享
  实时与朋友分享情感、养生、新闻、商业、旅游等方面的信息,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来源之一;
  三是社交
  扩大朋友圈子,并在其中提升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需求之一,而微信应该是最好的帮手之一;
  四是学习
  大脑中存留的关于学习的刻板、教条等不爽记忆,正在被以微信为代表的虚拟空间里那种简单、快乐的学习方式所改写;
  五是业务
  将业务巧妙地融合在随机的交流当中,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自己的(潜在)业务合作伙伴,无疑是做生意的最高境界;
  虚拟世界,无论它呈现的方式如何,都是人们社会生活的放大和延伸。看看虚拟镜像中的自己,就是一个活脱脱的浓缩版的现实:
  点赞:现实世界中的打招呼——嗨,哥们!
  表情:加强版的“打招呼”,对于朋友的喜怒哀乐做出积极的回应:“嘿,真不错!”或者“嗨,咋成这样了!”
  评论:凑上去说上几句话;
  分享:引述别人的话,或者对朋友广播自己的想法。不过这种引述或广播比现实中的很多做法要来劲儿的多。“分享”大致分为几种方式:
  第一种是帮助式的分享,即将精心准备的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分享物送给朋友,不管这些东西是自创的还是从别人那儿挪过来的;
  第二种是推销式的分享,即将自己的产品、服务、观点、做法不加挑选地强加给“朋友”;
  第三种是自我式的分享,即不管对方是否喜欢,我都会一股脑儿的把自己的吃喝拉撒睡全部抖给你,要的就是“我开心”;
  申请加入朋友圈:就是问你“愿不愿意跟我交朋友”。在现实中,一来不好意思开口,二来不好意思拒绝;
  屏蔽:已经成了“朋友”,可又不想听对方说,或者不想让对方听我说,反正我要阻断这种沟通。现实中不敢或者不好意思做的事儿,微信里可以通过比较含蓄的方式实现这一点;
  微信群:“走,哥儿们,咱几个到外面说点事儿”;
  公众号:就像一个开放式的仓库,腿脚爱动、脑袋勤快的人,时常跑到那里去,选些东西跟大家分享。不过腾讯的报告说,这种勤快人只占两成。
上一篇:经济下行与会议市场中的裸泳者
下一篇:会议规模为什么越变越大
《会议》杂志
《会议》总第79期

总第79期

北京亿文思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8100742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