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当代经理人》杂志董事长吕传明
本刊记者 | 王青道
《当代经理人》杂志董事长吕传明
吕传明先生认为,会议创新的角度应该紧紧围绕着目标客户群体的需求而展开,对他们的需求进行及时而深入地研究。只有准确地把握了目标群体的寻求,会议才会真正有生命力。当然,会议创新的核心是内容,内容的创新更要围绕着目标群体下功夫。
会议是人们开阔视野、增强交流与合作、创建人脉关系的一个重要的、良好的载体。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加便利、迅捷,但它并不会取代面对面的会议。相反,网络的发展还会促使人们在面对面的会议上交流地更加深入,会议的品质也会因此得到更好的提升。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我国各行各业都涌现了许许多多知名的品牌,从而构成了一道商品经济靓丽的风景线。可与很多行业繁荣的景象不太对应的是,我国的会议产业才刚刚起步,会议的品牌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然而,在会议的品牌建设方面,也确实有人走在了前面,这就是吕传明和他的《当代经理人》。《当代经理人》主办的“创业中国高峰论坛”和“成长中国高峰年会”到今年已经有十个年头了,而且影响力越来越大。从这一点上来讲,《当代经理人》所做的工作的确是很值得称道的。
十年来,通过举办这两个会议,《当代经理人》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为处以青春期的企业和创业新锐们提供了一个传播自己声音、展示自身形象的良好舞台。先不说这两个会议十年来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做的有益贡献,单从“会议品牌”这个角度,就非常值得我们去进行深入地探寻和研究。也正是在基于这种考虑,我们专程采访了吕传明先生,就我们关心的话题与吕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记者: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当代经理人》杂志的情况以及当初策划和组织这两个会议的背景。
吕传明:《当代经理人》杂志是我国领先的经营管理类杂志之一,曾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中心、中国报业网等机构评为“2006中国品牌媒体100强杂志类10强”。《当代经理人》杂志也是我国唯一定位于“关注CEO与企业成长”的经营管理杂志。我们关注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和企业家们,力争使我们的杂志成为“推动中国企业成长的第一传媒平台”。我们创办这两个会议并开展“中国成长百强”评选等活动,就是围绕着这个主题展开的。杂志举办会议,主要是为读者提供机会进行互动交流,并通过与读者的互动交流来促进杂志内容的丰富和完善。举办活动,尤其是有影响力的活动,也十分有利于杂志品牌的传播。
我们的安排是,春天举办“创业中国高峰论坛”,秋天举办“成长中国高峰年会”;我们的运作模式是,在杂志的基础上举办论坛,在论坛的基础上进行评选活动。
我们举办会议有一个原则,那就是不能使会议太商业化。会议一定要拒绝空洞,一定要把内容做好,要对参会者有用,对企业有用,即所谓“有用才是硬道理”。
“创业中国高峰论坛”是中国企业领袖与创业新锐之间对话的平台。通过与企业领袖人物的对话,创业新锐和那些立志于创业的大学生们,能够有机会学习到企业家们的宝贵经验,充分领略他们非凡的经营智慧。
“成长中国高峰年会”则是中国企业成长新星与商界领袖对话的平台,也是商界新星与中国媒体对话的平台,更是国际投资机构和成长新星投资合作的机会平台。一般地说,社会关注的焦点往往是明星企业和明星企业家,而处于创业期的企业新星和创业新锐们则受到了某种程度的忽略。我们的“成长中国高峰年会”,就是希望在这方面做一些积极的探索。
记者:记者有幸于今年5月参加了您在北大举办的新的一届“创业中国高峰论坛”。我们认为这次会议不管是从会议策划、组织、品牌设计,还是从主持人、嘉宾的邀请,做得都很漂亮,尤其是几十名国内外高规格嘉宾的与会,更增加了会议的品牌效应。会议的嘉宾,从某种意义上说,代表着会议的规格。请您谈谈您的会议吸引高规格嘉宾的主要因素。
吕传明:关于会议高规格嘉宾的因素,我们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会议本身一定要有较大的社会意义,为社会所接受。组织会议一定要立意高远,不能把会议办成商业性的活动。我们的“创业中国高峰论坛”对处于青春期的中国创业新锐和立志于创业的大学生们就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推出的“中国成长百强榜”已经做了六届,上榜企业达530家,很多企业就是通过这个平台找到了理想的投资与合作伙伴,每年的成长中国年会,均有100多家国际著名投资机构参加,通过榜单寻找自己中意的投资对象,可以说对参与企业的帮助是很大的;二是会议要创建自己的品牌,要有自己的影响力;三是会议本身对参会的高规格嘉宾也要有帮助。在我们举办的会议上,嘉宾们可以了解到有关行业或者领域的发展趋势,可以发现中国企业中未来成长的黑马等。官员们参加我们的会议,主要是他们认为会议本身有很好的社会意义。
记者:这两个会议创办10年来,中国的经济环境、创业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让会议保持生命力,使会议品牌持续发扬光大,就要始终走在时代的最前列。在这一点上,您做得很好。请问,在会议的创新性方面,您都做了哪些工作?
吕传明:我认为会议创新的角度应该紧紧围绕着目标客户群体的需求而展开,对他们的需求进行及时而深入地研究。只有准确地把握了目标群体的寻求,会议才会真正有生命力。当然,会议创新的核心是内容,内容的创新更要围绕着目标群体下功夫。
另外,会议在形式、活动安排及服务细节方面也要不断地更新、完善。我们的会议后来增加了便于大家交流的酒会,增加了路演活动等。我们在会议的品牌形象提升、会议现场的灯光、会刊、会议现场管理、嘉宾邀请与接待等细节方面也做了很多改进和提高,效果很好。
记者:会议策划中,地点的选择也很重要。您选择在北大举办“创业中国高峰论坛”主要是出于何种考虑?
吕传明:选择在北大举办这个会议跟这个会议的定位有关。北大是中国的名校,学生中有很多人怀揣着创业的梦想,他们对企业家有一种崇拜的感觉,希望有机会与企业家们交流、对话。我们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学生参加本次会议。这就是我们在北大举办这个会议的原因。
记者:您办会这么多年,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吕传明:最大的感触,首先是会议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搞得会议市场很乱。这让很多参会者无所适从。会议市场呼唤品牌时代的到来。
其次,会议一定要立意高远,一定要有高品质的定位。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三,会议一定要重视细节,因为会议就是由无数个细节组成的。虽然我们做不到尽善尽美,但也一定要力争做到没有缺憾。恰到好处的细节安排与运作,是品牌性会议的有机组成部分。
记者:近两年您在会议方面有何规划?
吕传明:规划很简单,就是不断深化、完善和提升已有的这两个会议。我们目前没有开发新的会议的计划,我们的原则是,先做精,再做多。
记者:您认为一个会议要成为品牌,主要应该具备哪几个主要条件?
吕传明:首先,品牌是时间和金钱共同缔造的产物。锻造一个品牌,需要一定数量的金钱持续不断地投入,还要经受住一定时间的考验;其次,要有高标准的质量要求;最后,会议立意要高,定位要准,要能够赢得社会的尊重。
记者:最后,请您谈一谈我国会议市场的发展前景。
吕传明:我国会议市场的发展前景当然是很好的。会议是人们开阔视野、增强交流与合作、创建人脉关系的一个重要的、良好的载体。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加便利、迅捷,但它并不会取代面对面的会议。相反,网络的发展还会促使人们在面对面的会议上交流地更加深入,会议的品质也会因此得到更好的提升。
会议市场的另外一个发展趋势,就是会议的专业化和品牌化。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